听诊器的故事

邹海

邹海. 听诊器的故事[J]. 协和医学杂志, 2023, 14(5): 1123-1124. DOI: 10.12290/xhyxzz.2023-0368
引用本文: 邹海. 听诊器的故事[J]. 协和医学杂志, 2023, 14(5): 1123-1124. DOI: 10.12290/xhyxzz.2023-0368
ZOU Hai. The Story of Stethoscope[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3, 14(5): 1123-1124. DOI: 10.12290/xhyxzz.2023-0368
Citation: ZOU Hai. The Story of Stethoscope[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3, 14(5): 1123-1124. DOI: 10.12290/xhyxzz.2023-0368

听诊器的故事

基金项目: 

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 2020070

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邹海, E-mail:haire1993@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02

The Story of Stethoscope

  • 继续医学教育是完成医学院校教育的医务人员接受终身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1],传统继续医学教育形式以现场教学为主,主要以举办会议或学习班的形式组织医务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以达到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的目的,但该方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通讯软件功能的完善为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多种线上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为医务工作者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文简称“新冠”)疫情广泛流行的背景下,线下教学的局限性更加凸显,教育部随即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针,为线上教学提供了发展机遇[2-3]。线上教学在提供便捷性的同时,该新兴教学模式是否可取得预期的效果尚需验证。依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共同开展的“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项目,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16家妇幼保健院医生参与该培训项目线上与线下考核成绩进行对比,以探究新冠疫情下线上教学模式对继续医学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为提升北京市妇幼保健人员诊疗水平,培养高水平妇幼保健专业人才队伍,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共同举办了“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活动,计划活动时间为2020年9月至2025年12月。该项目涵盖北京市16个行政区,分别为通州、顺义、房山、东城、西城、门头沟、丰台、石景山、怀柔、延庆、昌平、大兴、密云、海淀、平谷、朝阳。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原计划线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可能被迫部分转为线上进行,故同时设计了线上和线下两套教学方案。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线上教学的效果。研究对象为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成功完成第1年教学计划的北京市16个行政区妇幼保健院的妇产科临床医生(包括初级至高级职称各级别医师)。

    该项目得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分会及中华预防医学会更年期保健分会的支持。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进行项目筹备工作,包括制定教学内容、体系、教材,建立工作群,教学对象准备等。其中第1年教学计划完成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

    培训内容包括:妇女健康相关公共卫生工作内容与要求;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月经相关疾病的诊治规范;常见妇科良性肿瘤的规范化诊治;更年期常见症状与临床处理;妇科内分泌与肿瘤相关疾病规范化诊治;宫颈病变分级、诊断与治疗原则;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及诊治原则;小儿妇科常见问题及干预原则;性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诊治;不孕不育的规范化诊治等。线上及线下教学的具体内容设置不同,但教学方案相同。

    线上教学:每年3期,每期10次课程,共30次课程。线下教学:每年每单位进行6次现场课程教学,16家妇幼保健院共96次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均包括讲座、病例分享及答疑互动,并由统一授课师资团队使用统一课件完成授课任务。线上教学课程可供北京市16家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同时线上学习,此外全国医生亦可通过课程海报中的方式参与学习。线下教学课程仅由该医院的医生参加学习。

    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其中线上教学于每期课程结束后进行线上考试,线下教学于每次课程结束后进行现场考试。由于考试题目针对教学内容设置,故线上与线下教学考题内容设置不一致,但考核内容均包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病例分析等。

    线上与线下考试均为闭卷考试,难易度一致,试卷均为百分制,考题均以单项选择题为呈现形式,因线上教学为10次课程后进行一次考试,内容较多,故每张试卷设置20道考题;线下教学每年共进行6次考核,每张试卷设置10道考题。

    采用SPSS 23. 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考核成绩为计量资料且满足正态性分布,故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 线上教学完成了3期共30次线上直播课程,参与学习25 000人次(每参加1次线上课程记录为1人次)。3期线上教学中,参与学习的北京市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分别为1353人、1921人、1483人(共4757人),并均完成考核。

    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教学针对北京市16个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共举办82次现场教学课程,分别为:东城区、朝阳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各完成6次;海淀区、通州区、顺义区、怀柔区、昌平区、密云区、平谷区、西城区、延庆区、房山区各完成5次,丰台区、大兴区各完成4次。82次现场教学课程,北京市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参与学习人数共1771人。

    3期线上教学,北京市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的考核成绩分别为(88.56±4.76)分、(93.39±3.22)分、(90.71±5.18)分,平均成绩为(90.88±4.88)分;线下教学的平均成绩为(88.65±4.35)分。

    本研究基于“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活动,对比分析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对北京市16个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的教学效果,发现线上教学参与25 000人次,其中北京市16个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共4757人;线下教学中,北京市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参与人数共1771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考核成绩分别为(90.88±4.88)分和(88.65±4.35)分,提示线上教学在提供便捷性的同时与线下教学效果可能类似。

    新冠疫情为线上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相较于线下教学,该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优势:(1)便捷性强。学习空间及时间均较灵活[4]。就时间而言,线上教学的时间机动性强,学员随时可进入学习平台,无需完整的时间段,而且节省了线下教学往返教学地点的时间;就空间而言,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学员通过手机、电脑可在任意地点进入学习模式。(2)受教面广。传统现场面对面教学模式对资源的要求较高[5],且受地理因素及场地规模限制[6-7],对参与人数有一定要求。线上教学则不受此限制,参与学习的人员增多。(3)经济效益高。线上教学除节省时间外,还可在多方面节约支出,如交通及食宿等花费。基于诸多优势,大多数医生更愿意选择线上学习,并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8]。本研究结果显示,3期线上教学中北京市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共4757人参与,而82次线下教学中该人数仅1771人,此外线上教学参与人员达25 000人次,再次验证了线上教学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在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沟通效率差,学习者独处时由于缺乏同伴的支持与竞争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等[9],因此,其教学效果备受关注。既往有学者针对网络教学效果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结果发现该教学方法在知识、技能培训,行为改善以及学员满意度方面与传统现场面对面教学无显著差异[10-11]。一项基于在线继续教育的研究证实,基于互联网和面对面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均是有效的,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更易于访问、更高效地为医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改善医疗资源匮乏国家的教育差距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12]。本研究对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教学效果比较后发现,2种教学模式的考核成绩均接近90分,提示线上教学亦可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局限性:(1)缺乏2种教学模式参与人员教学前考核成绩,无法排除学员基础知识对考核结果的影响;(2) 受限于新冠疫情变化,原线下教学计划未全部完成且未进行严格的对照设计,故未进行统计学比较;(3) 未进行经济效益评价。

    综上,新冠疫情下,为维护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安全,传统现场教学受到了极大限制,而线上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活动实施第1年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初步推测线上教学可达到线下教学相似的效果,且该教学方法具有便捷、高效、经济等诸多优势,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鉴于“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活动计划将连续施行5年,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教学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 期刊类型引用(7)

    1. 韩凤娟,颜梦宇,郭滢,郝松莉,沈影,陈翘楚,张跃辉. “互联网+”背景下中医妇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探讨.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01): 124-128 . 百度学术
    2. 张佳佳,胡鹏昀,梁华茂. 北京市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妇产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02): 211-215 . 百度学术
    3. 付梓涵,付国臣,袁艳,柯智超,付雪芹,韦鑫月,程依婷,张梓源,王媛. 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公共卫生应急知识线上培训效果评价. 卫生职业教育. 2024(08): 49-53 . 百度学术
    4. 张志,刘付平. 线上线下联合的诊断学示范课教学的应用效果探讨. 安徽医专学报. 2024(03): 101-103+107 . 百度学术
    5. 白琳茹,叶梅,何欢,杨永歆,刘敏,张文娟,赵建军,李淼. 某院继续医学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24(12): 43-46+89 . 百度学术
    6. 苏菲菲,田丹,付之光,张妲,田建伟,宁守斌. 疫情背景下COI课程对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用性探讨及启示. 心脏杂志. 2024(06): 730-733 . 百度学术
    7. 孔凡扬,钱阳阳,徐茂锦,孔祥毓. 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线上问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23): 76-8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82
  • HTML全文浏览量:  51
  • PDF下载量:  79
  • 被引次数: 9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8-09
  • 录用日期:  2023-08-2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8-28
  • 刊出日期:  2023-09-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