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一切小别离都有大团圆
·
DOI: 10.3760/cma.j.cn311282-20200315-00171
May the short partings end with happy reunion
Sun Kan
·
DOI: 10.3760/cma.j.cn311282-20200315-00171
292
34
0
0
0
0
APP内阅读
摘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经过一番斟酌,最终还是决定来武汉看看,看看这个曾经那么喜欢的城市到底被一个病毒摧残成了什么的样子。在非战时状态,作为一名医生,这,就是战争,眼前的湖北就是战场,而武汉,就是战争的最前线。"这是2020年2月9日来到武汉后第3天所记录下的文字。转眼间,已经过去1个多月。这个月,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用特殊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小到一条变更给氧方式的医嘱,大到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这1个月,是值得仔细回味的,因为这里面有着我人生中从未体会过的苦辣与酸甜。
引用本文
孙侃. 愿一切小别离都有大团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03):275-276.
DOI:10.3760/cma.j.cn311282-20200315-00171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经过一番斟酌,最终还是决定来武汉看看,看看这个曾经那么喜欢的城市到底被一个病毒摧残成了什么的样子。在非战时状态,作为一名医生,这,就是战争,眼前的湖北就是战场,而武汉,就是战争的最前线。"这是2020年2月9日来到武汉后第3天所记录下的文字。转眼间,已经过去1个多月。这个月,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用特殊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小到一条变更给氧方式的医嘱,大到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这1个月,是值得仔细回味的,因为这里面有着我人生中从未体会过的苦辣与酸甜。
在没来武汉之前,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农历新年的时候我已经在广州的发热门诊以及隔离病房工作,这段经历,短暂而充实。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给了我请缨赴武汉的勇气。当时,每接诊1例发热待查患者,都要填写4张满满的表格,仔细了解他们近期的居住及发病情况。多达3层的橡胶手套以及护目镜和眼镜上凝结的雾水,都为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还有取咽拭子,这是项暴露风险极高的工作。记得有一个晚班取了14个咽拭子,因为紧张,回到家中一直无法入睡,过电影似地重复回忆每一次的操作,直到后来看到接诊患者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广州虽不比武汉,但当时整个工作环境也充斥着紧张而凝重的氛围。毕竟,所有的人都听说了这个病毒强大的传染性和致病力,但在当时,还没有谁见过真正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存有恐惧与排斥。随着不断的了解,这份恐惧和排斥会慢慢淡化,甚至有时会成为你生活中的常态,危险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到来。在发热门诊期间,我用这段话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掉以轻心。
2月6日,接医院通知,需要紧急召集13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自愿报名,晚10点前截止。看看手机,当时已然是晚上8点30分。刹那间,热血涌上心头,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耳边一直响起一个字:去!之后很快地打了两通电话,得到了爱人以及严老师的支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当晚又是一个不眠夜,脑海里预估着去到武汉可能发生的种种,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晚,我反复用这段话语鼓励自己。对于武汉,我有着深刻的感情,因为本科的见习生涯都是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度过的。这座城市,有着我敬爱的老师,有着我爱吃的豆皮,有着我向往的磨山。当初从事内分泌的初心,也是因为这座城里一位甲状腺功能亢进小姑娘而萌发的。但2月7日晚伴随着飞机的落地,这一切原本美好的回忆变得让人无比心痛。好好一座城市,灯火通明,却杳无人烟。当时,我便和邻座的川哥说:"师兄,我们回程的时候,一定会看到车水马龙的武汉!"
匆忙整休一晚,第二天上午便接到紧急命令,需要马上派出第一支小分队到武汉协和西院,因为晚上病房就要开始收住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而我,恰恰是这第一支小分队的成员。到了协和西院,才发觉原来很多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批次的医护人员都陆续到达了这里。在门口等待的片刻,有人提议大家一起合个影。赶巧的是,拍照的瞬间,本来阴冷的天空突然露出一缕阳光,我想,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到来吧。现在回想起那一天,可能是我工作这么久以来最为紧张的一天。上午刚刚组建的医护团队,面对的是陌生的住院病房,陌生的医嘱系统,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战友,还有陌生的患有强传染性肺炎的患者。回想起那一刻,多少还是有些心酸。记得当晚一共新收1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下午2点到凌晨2点,感觉只是一瞬间。"还有新收,大家准备"是当晚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因为在那一晚,这句话反复出现在我的耳边。队友之间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是我们战斗中最强有力的武器。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没有一个人计较过半句,没有一个人说出一个不字。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中国人在面对灾难时的团结!片刻的晚饭时间,有人发现了汤圆,大家才想起当天是元宵节。虽然自己对这个节日并没有特殊的记忆,但因为这次的经历,想必以后的每个元宵节都会因此而变得特别值得回忆。
第二个班是大夜班,同样令人难忘。虽说只有短短6个小时,却破纪录地新收了20例患者。面对如此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起初,我以为自己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可能由于专业不对口而在救治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但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这些患者中很多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病病史。由于合并肺部感染,所有人都被限制在病房内隔离,加之精神紧张且缺乏运动,血糖及血压比平时更加难以控制。而且,我们负责的病区大多数为重症患者,部分还合并应用激素,因此很多人出现了甲状腺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异常。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自己也逐渐理清了一套关于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治疗方案,用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经过团队里重症、呼吸、麻醉以及内科等来自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日以继夜的不懈努力,在当地协和本院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多数患者的病情逐渐平稳下来,十几天后便开始陆续有患者出院。每次看到他们得知明日出院消息后露出的喜悦神情,心中总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温暖记忆。
记得来到不久后的第一个早班,病房1位60多岁的患者主动摘下吸氧面罩,竖起大拇指对我说:谢谢你们,医生护士。当时看到他的这个动作我们立即让他把面罩戴回去,但内心却十分感动,因为这是我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第1次得到患者的肯定。之后他的病情也曾有过波动,甚至因为呼吸衰竭一度上了无创呼吸机。但每次到他床边查房,依旧可以听到他用断续的声音对我们发出的感激,依旧可以见到他竖起大拇指对我们的肯定。我知道,当时做这个动作对于他而言已经十分费力。幸运的是,在其自身的积极配合以及我们的全力救治下,目前这位患者已经基本康复。那晚,听到他能脱掉氧气面罩自己洗澡的消息,说不清楚为什么,瞬间泪目。病房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伯伯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由于老人听力不好,每次查房都需要大声交流,甚至通过文字书写才能完成,每每如此,老人都不断点头与摆手致歉。老人家出院的时候,出于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特别写了一幅精美的书法送给我们。"暴风雨后的太阳会更加灿烂,暴风雨后的大地洗刷得更加洁净!经过这次灾难,武汉将更加美丽,人民生活会更加幸福!"这是老人的期望,更是我们所有人的期望。
这次来武汉,从地方到国家,从医院到学校,从同事到领导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大家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令我们在防护、住宿及餐饮等方面都有着充足的保障。每次进仓,都能感受到三级防护对我们安全的守卫;每次吃饭,都能感受到在如此条件之下做出的四菜一汤的不易;每次回到驻地,都能感受到武汉碧桂园酒店如家般的温暖。在这里,严老师第一次和我视频聊天。这次从广州的发热门诊到武汉的一线驰援,正是有了她的支持才使我的决心更加坚定。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感恩她6年多来一直不断的言传身教,感谢她对我的褒奖,更感激她对我的批评。正是因为她的教导,这些年我才能一直努力,不断成长。临行前,严老师给她的学生每人发了一个红包,直到今天,我还一直放在贴身的口袋中,祈求平安,寄托思念。在这里,刘老师第一次唤我为兄弟。我们有着同样的爱好,有着共同支持的球队,有着对事业无比的执着。感恩他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是对这一切最好的写照。在这里,虽短短1个月,却收到了太多太多的老师、同事和朋友关切的问候,更有太多太多的人和事需要回味。祖国70周年大庆刚过,《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还萦绕在耳畔。多难兴邦,相信这次的疫情,不但不会压垮中国人,使我们更加团结,令祖国更加强大!
其实现在想起来,前线的节奏虽然紧张,每天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有了队友和后方强大的支持,真的并不觉得特别的累。每每静下来,最令人无法忘怀的,是对家人的牵挂。
身边最重要的人,在最关键的时候回忆起,感触万千。晴晴是我的小女儿,实在不舍。一开始不敢和她视频聊天,甚至连听她的微信语音都是斟酌了很久,也才只敢一个人偷偷地听。本想着,等她长大了,爸爸再和她说这段故事,对她以后的成长是一堂很好的教育课。直到有一次和她视频,听到她说:爸爸是一个棒棒的大人!我就知道,这堂教育课,已经开讲了。还有我的爱人,与我相识相知近二十载,如今,她身怀六甲,我却不在身边。每每想到这个,心中百感交集,千丝万缕的回忆夹杂着万千思绪,在脑海之中无法平息。除了爱,一刻间,想不出其他。太多太多的经历铸就了这个其他,太多太多的感动和感激让我无法释怀。
期待着有天,疫情终能平息。期待着那天,每一个因此而阻隔的家庭终能团聚。到时候,每一天再次回归自然,回归那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平静。
愿一切小别离都有大团圆!
(2020年3月14日18点30分于武汉碧桂园酒店)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已是订阅账户?
登录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