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复合型精英医学人才培养探索

李菁, 李航, 杨莹韵, 夏鹏, 李晓青, 李玥, 严晓伟, 朱惠娟, 潘慧, 张奉春, 张抒扬

李菁, 李航, 杨莹韵, 夏鹏, 李晓青, 李玥, 严晓伟, 朱惠娟, 潘慧, 张奉春, 张抒扬.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复合型精英医学人才培养探索[J]. 协和医学杂志, 2022, 13(1): 46-50. DOI: 10.12290/xhyxzz.2021-0463
引用本文: 李菁, 李航, 杨莹韵, 夏鹏, 李晓青, 李玥, 严晓伟, 朱惠娟, 潘慧, 张奉春, 张抒扬.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复合型精英医学人才培养探索[J]. 协和医学杂志, 2022, 13(1): 46-50. DOI: 10.12290/xhyxzz.2021-0463
LI Jing, LI Hang, YANG Yingyun, XIA Peng, LI Xiaoqing, LI Yue, YAN Xiaowei, ZHU Huijuan, PAN Hui, ZHANG Fengchun, ZHANG Shuyang.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for Complex Elite Medical Tal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 Summary of Clinical Medical Postdoctoral Project Since 2016[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2, 13(1): 46-50. DOI: 10.12290/xhyxzz.2021-0463
Citation: LI Jing, LI Hang, YANG Yingyun, XIA Peng, LI Xiaoqing, LI Yue, YAN Xiaowei, ZHU Huijuan, PAN Hui, ZHANG Fengchun, ZHANG Shuyang.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for Complex Elite Medical Tal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 Summary of Clinical Medical Postdoctoral Project Since 2016[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2, 13(1): 46-50. DOI: 10.12290/xhyxzz.2021-0463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复合型精英医学人才培养探索

基金项目: 

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高项目 2017037

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高项目 2018021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2020zlgc0102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航, E-mail: lihang9@hotmail.com

  • 中图分类号: R-05;G64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for Complex Elite Medical Tal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 Summary of Clinical Medical Postdoctoral Project Since 2016

Funds: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Residents of Beijing 2017037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Residents of Beijing 2018021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2020zlgc0102

More Information
  • 摘要: 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的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毕业后教育项目。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设立了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内科学系在既往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设立了分层培养模式、阶梯式培养评估反馈体系、360°评价体系及危重症模拟培训课程等,并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本文对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运行实践进行总结,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Abstract: The clinical medical postdoctoral project is a complex elite national project of post-graduation supported by th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Since the 2016 academic year,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has launched, modified and developed this project on multiple aspects, including the stratified training mode, 360 degree evaluating system, system of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for progressive training, and program of simul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is project, we continued the improv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from multiple aspects. In this article, we demonstrated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roject and summarized our experience during the implementing process, hopefull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a complex medical elite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 经过一天烈日的炙烤,住院部外面的地表温度已经高达40 ℃,进进出出需要加强监护的患者还在不断增加,面对监护室内堆积如山的病患,大家的心情已经烦躁不安。高速周转的病房似乎又经历了一波“大洗牌”,病床上躺着不同的面孔,交班正仔细且有序地进行着。“号外……又有新病人要从急诊科转入,目前鼻导管10 L/min吸氧中,呼吸困难,需要重新评估插管指征......”值班护士小罗一边接听着电话,一边冲大家喊道。此刻空气仿佛凝住了一般,最尴尬的事情莫过如此——在交班时要来病人。“大家先交班,速战速决,准备收病人......”作为今天当值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我立刻说道。

    伴随着转运车的声音,病人送来了,大家立刻围了上去,按照平时标准动作过床、吸氧、完成心电监护连接。我走到病床边,那是一位白发苍苍、胸前皮下还隐约有一枚“勋章”的爷爷,一看心电监护,我本能地反应那枚东西应该是心脏永久起搏器。为了判断病人意识及症状,我拍了拍老人肩膀,问道:“爷爷,您知道这是在哪儿吗?”老人没有回答,但是眼睛在不停地转动,嘴巴似乎要表达什么,带着一点儿北方口音,但听得不太清楚。我瞬时像明白了什么,于是俯下身去对着他的耳朵大声喊道:“爷爷,您知道这是在哪儿吗?您是不是听得不太清楚?”老人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此时,我身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冲我扬了扬手中的听诊器听筒,我第一反应是她要听诊,于是连忙说道:“我来吧。”但她却直接把听头给爷爷戴上了,并对着听筒大声说道:“老爷子,这样能听清吗?”老人喃喃地回答:“听清了,听清了……”慢慢地,他紧崩的神情似乎也逐渐舒展开来。经过一系列问诊和针对性的处理后,爷爷慢慢睡着了。

    病人急性呼吸窘迫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依然有病情随时加重的危险,依照惯例,我们立即联系家属了解老人的病史并进行谈话签字。通过与家属充分沟通,我们了解到了爷爷的慢性病史以及本次发病的诱因,还得知爷爷听力不好,这几天辗转各大医院,一直没休息好,病情也越来越重了。好在经过我们悉心的治疗和照顾,两周后爷爷终于出院了!

    门诊复诊时,我看到爷爷耳朵上多了一副助听器,便打趣道:“爷爷,现在声音清楚多了吧?”爷爷笑着回答:“这玩意儿还是没有你们给我戴的东西听得清楚。”我和家属听完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记

    听诊器的发明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除了可以帮助医生完成重要的听诊检查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成为与病人沟通的桥梁。从法国医生雷奈克为了诊治患者,第一次提出“听诊器”的概念,到吴孟超院士在冬天查房时先用双手捂热听诊器再为患者听诊,再到为了能让患者听清楚,发现听诊器的新用途……不同听诊器的故事中,有不同的主人公以及不同的场景,但伴随的都是那份来自医生的爱,那份给予患者温暖的爱。病人与医生之间的第一步,是沟通,是了解,但病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状态下,都一定是需要帮助的那个人。任何人在面对身体的病痛时,或是因为没有足够专业的知识,或是因为疾病带来的切肤之痛,无论是酸胀、麻木、疼痛、无力,还是其他任何一种异样的感觉,都会让其内心产生对于异常表现的无限猜测以及随之而来的焦虑、恐慌。初入医学院时的我,心里想的只是如何掌握高精尖的各种医学技术,如何把病看好。进入医院工作多年以后,特别是在经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后,我深切地体会到,不管医生的技术有多精湛,医疗水平有多高超,医生的关怀和援助永远都是病人最坚实的情感堡垒。治病一定是依靠科学,但让病人感觉到舒服却更需要医生对于患者那颗帮助的心。从医和患这层关系构建起来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该是对立的,而是共生的,更是共情的,感同身受、同气连枝才是医治疾病的起点,更是每一个合格医生毕生追求的终点。

    临床医生正如其名字一样,需要站在床边仔细观察病人。观察的目的除正确诊断病情外,更重要的是察觉病人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故事中的老人一直处于听不清周围声音的状态,这时候病人可能会感到恐惧与烦躁,甚至会导致病情恶化,而一次仔细的观察就能够使问题迎刃而解。一个小小的听诊器,以及听诊器带来的这份“逆向思维”,彰显的不仅是一种临床采集病史的技巧,更是医生把心打开,试图去侧耳倾听病人诉说的耐心,以及尽其所能去关爱病人的慈悲。

    因此,听诊器的故事,讲述的不是一种疾病的诊断,更不是一个病例的转归,听诊器联通的亦非症状与诊断,心跳与鼓膜,而是受伤的心和呵护的手,告诉我你哪里不舒服,我一定会想办法听到你的诉说,也一定会陪着你直到疾病消散。把痛苦告诉我,把希望传给你,这才是听诊器的真正意义所在,才是医生和病人最正确的相处方式。一如美国医生特鲁多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经典描述——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作者贡献:李航、严晓伟、朱惠娟、潘慧、张奉春、张抒扬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督导实施; 李航、李菁、杨莹韵、夏鹏、李晓青、李玥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和调整改进; 李菁、李航、朱惠娟负责撰写及修订论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 图  1   病房医疗组运行模式对比示意图

    图  2   北京协和医院2名内科学系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连续3年的核心胜任力评估雷达图

    图  3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危重症模拟培训流程图

    表  1   临床医学博士后6项核心胜任力及阶梯式培养评估反馈体系的评估问题

    核心胜任力 评估问题
    患者照顾 (1)能够正确采集病史和查体,正确收集检验/检查资料并总结分析,总结患者主要临床问题的能力
    (2)能够基于临床信息,形成诊断、鉴别诊断,并制订进一步诊治计划的能力
    (3)能正确实施治疗方案,随访、观察、分析和应对治疗反应的能力
    (4)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临床操作的掌握程度
    (5)安全有效地在卫生系统内转运患者的能力
    (6)申请及执行会诊意见的能力
    医学知识 (7)临床知识储备
    (8)及时更新临床知识的能力
    自省改进 (9)自省、接受批评、反馈并改进的能力
    职业素养 (10)尊重患者及其家属,尊重团队中其他成员,乐于帮助同事
    (11)表现出专业、正直、有道德的职业操守
    (12)承担责任和任务跟进的能力
    人际沟通 (13)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
    (14)在合作团队中高效工作的能力
    教学能力 (15)教学意识与教学能力
    注:该核心胜任力项目及评价问题作为试行初版,形成于《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发布之前,故项目名称具体描述与框架共识存在差异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危重症模拟培训评分表

    内容 评分 内容 评分
    知识掌握 熟练度
    病史采集 病情交代
    决策水平 病情汇报
    药物选择 应变能力
    指令清晰度 领导力
    注:每项满分为10分; 10分表示“杰出,所见过的最好水平”; 8分表示“优秀,比所见的大多数表现优秀”; 6分表示“合格,表现与年资相符但不出众”; 4分表示“欠佳,表现比同年资医师偏弱”; 2分表示“较差,表现比大多数同年资医师差”; 0分表示“极差,所见过的最差水平,需重新训练”
    下载: 导出CSV
  • [1] 李菁, 李航, 方卫纲, 等. 临床博士后精英教育项目的探索[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8, 38: 123-127.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18.01.026
    [2] 杨莹韵, 李晓青, 李菁, 等. 分层培养小组模式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与思考[J].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8, 2: 118-12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HYJ201802012.htm
    [3] 张晟瑜, 叶葳, 郑威扬, 等.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分层管理作用初探[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5, 35: 1299-130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CYL201509036.htm
    [4] 张路, 李航, 曾学军, 等. 住院医师电子化培训管理考核体系初探[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5, 35: 1296-129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CYL201509035.htm
    [5] 杨莹韵, 李菁, 李航, 等. 胜任力为基础的阶梯式评估与反馈体系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7, 37: 1796-1802.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17.12.030
    [6] 夏鹏, 赵雪, 李菁, 等. 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模拟教学探索[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9, 39: 599-603.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19.04.030
  • 期刊类型引用(1)

    1. 刘敏,杨金苹,赵金颜,乔建红. 老年共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心理月刊. 2024(21): 58-6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图(3)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40
  • HTML全文浏览量:  319
  • PDF下载量:  177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6-10
  • 录用日期:  2021-11-2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2-15
  • 刊出日期:  2022-01-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