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开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局面
·
DOI: 10.3760/cma.j.cn115330-20201126-00893
Helping one another in defense work and creating a new era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Gao Zhiqiang
·
DOI: 10.3760/cma.j.cn115330-20201126-00893
575
67
0
0
2
0
APP内阅读
摘要
我们相信,即将过去的2020年对于每一个人,无论长幼,都是极其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政府沉着应对,精准施策,取得疫情防控等重大阶段性胜利。中国成为全球第3季度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评价中国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卓越贡献,他说:“我对中国应对疫情采取的有力措施印象十分深刻。中国采取的有力措施不仅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他说,他对中国领导层和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决心感到十分震撼,对中方展现出的勇气和担当表示敬佩。经此一“疫”,全世界的中国人更加团结,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引用本文
高志强. 守望相助 开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局面[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56(01):1-2.
DOI:10.3760/cma.j.cn115330-20201126-00893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我们相信,即将过去的2020年对于每一个人,无论长幼,都是极其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政府沉着应对,精准施策,取得疫情防控等重大阶段性胜利。中国成为全球第3季度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评价中国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卓越贡献,他说:“我对中国应对疫情采取的有力措施印象十分深刻。中国采取的有力措施不仅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他说,他对中国领导层和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决心感到十分震撼,对中方展现出的勇气和担当表示敬佩。经此一“疫”,全世界的中国人更加团结,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疫情期间,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道守望相助,坚守岗位,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同200万医疗同行以及亿万警察、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等中国人一道,筑起防疫的“钢铁长城”。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道有的主动请缨,编入内科、ICU团队到一线照顾新冠肺炎患者;有的担负起患者救治最危险的操作——气管切开的重任,为最危重的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机会;有的利用互联网新技术,通过线上门诊完成患者诊治、随诊;有的积极为新冠肺炎等防控建言献策。作为密切接触呼吸道的风险最高的学科之一,更多的全国同道坚守岗位,主动作为,想方设法为患者解决问题,尤其是优先保证了耳鼻咽喉科急症、恶性肿瘤、小儿人工耳蜗植入等时效相关疾病的及时诊治,体现了全国同道不忘学医初心,牢记健康使命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期间,全体同道积极拓展沟通方式与渠道,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结合,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学术交流,促进了本学科的学术进步。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积极组织专家制订了“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气道管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的建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院内感染的防控策略及方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防控期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症手术诊疗建议”等专家共识,指导了本学科疫情期间诊疗工作的进行。疫情初步缓解后,期刊编委会联合专科分会各个学组还举办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题学术会议。耳科、鼻科、咽喉、头颈、小儿各个学组专题学术会议总注册人数16 069人,线上直播观看时长4 004 444 min。专题学术会议期间,主办方还征集并组织制作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抗击疫情的宣传片,以此鼓励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道。
2020年初开始,国家接连印发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在新时期对科研工作的新要求和具体思路。新时期我们应该注意: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以同行评议为主;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以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市场绩效为主。以上这些举措将极大地改变我国现有的科研格局,更加强调科研工作的初心。《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作为本领域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中文科技期刊,将担负起更大的历史使命。
19世纪后半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技术同整个外科学一样,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手术疼痛、伤口感染、止血、输血等关键技术的解决,得以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耳鼻咽喉头颈等部位毗邻生命中枢,洞小腔深,重要结构位于不规则的骨质之中,许多疾病不能用普通外科技术解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技术整体落后于外科大部队。进入21世纪,随着微电子、精细加工、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手术的使命也由原来的单纯切除病变向切除病变同时恢复或重建功能转变。单靠外科医生灵巧的双手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外科发展的需求,人体生理的限制已经是外科发展的瓶颈,外科技术的突破必将在外科器械、设备、新材料等各个要素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其他历史更加悠久的外科分支来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这一领域更加需要这种技术上的突破带来的创新与发展。例如,如果没有更好的去除骨质的技术,没有更好的神经监测及重建技术,没有更好的脑循环重建技术,一些颅底外科,甚至一些良性肿瘤患者的手术依然不可能完成,因为术中无法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开发不出新的可替代的振动材料,相当一部分颅底疾病甚至是中耳炎患者必然要牺牲传导性听力。在社会飞速发展、劳动模式迅速改变的今天,以上这些问题除了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之外,更重要的是使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如果没有更好的术区显示方法和病变切除器械,一些高难度手术就只能被少数医生掌握,不可能实现大范围推广。如果没有后组颅神经受损后呛咳、吞咽困难等相关功能重建技术,患者只能在术后忍受长期的痛苦的康复过程,而这些问题随着人类生存时间的延长和劳动模式的改变,需求将越来越大,也必将成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些都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有能力担当起这份重任。
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当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欣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经历了艰难的2020年,我们将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努力奋斗,以真正解决老百姓耳鼻咽喉头颈部位疾病难题为导向,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望相助,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2021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真诚地感谢每一位编审专家、作者、读者在过去一年来对期刊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祝愿大家新春愉快、工作顺利!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已是订阅账户?
登录
备注信息
A
高志强,Email:
nc.
mo c.aniseelllat
B
高志强. 守望相助开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局面[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 56(1):1-2. DOI: 10.3760/cma.j.cn115330-20201126-00893.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