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WANG Zhen. The Role of Gold and Jewelry Museu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Gold and Jewelry Industry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23, 25(3): 115-119.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3.03.014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类博物馆逐渐兴盛并形成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新兴博物馆群落。古今中外,黄金珠宝都是美好、尊贵、时尚的象征。在世界知名博物馆的馆藏及陈列当中,我们都能看到黄金珠宝首饰及器物的展示,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还有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馆等国际知名的博物馆机构。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地的黄金珠宝产业发展较好,黄金珠宝类博物馆起步较早,中国的广东深圳、河南南阳、江苏东海等地的黄金珠宝类博物馆也随着产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成长。
黄金珠宝(主要是指贵金属及珠宝玉石饰品、器物),是穿梭千万年、跨越多国界、经典永流传的生活微型艺术[1];而博物馆是记载历史、传承交流、展望未来的大型建筑空间。黄金珠宝与博物馆的结合,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搭建了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千百年来人们美好生活的载体,黄金珠宝几乎与整个人类历史相伴而生,见证繁华兴衰[2-3]。我们将陈列展示黄金珠宝类作为主要展品和特色展品的博物馆称为“黄金珠宝主题博物馆。”
辽宁朝阳的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展示了红山文化所出土的玉器,其造型、工艺纹饰设计质朴精美,对后世以玉为礼的观念和制度,形成以玉为信、以玉为美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良渚博物院的玉器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涉及良渚文化深层的社会结构、精神信仰和礼仪制度;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其专题展览《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展》,展示的金器数量巨大、工艺精美,一些特定的装饰题材,体现出与中亚草原的游牧族群、甚至远至地中海地区的广泛联系;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金银玉器包括西周玉制礼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鸟、西汉皇后玉玺、金银竹节铜熏炉和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金银器,均属举世罕见的精品,见证了中国古代金玉和鸣的鼎盛时期;湖南省博物馆展示陈列了宋元窖藏金银器,多是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其纹样题材大多包含了喜庆吉祥之意;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宫廷金银玉器,金银首饰集大成,也是华贵与精致的登峰造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收藏的展品以新中国成立之后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为主,其中的4件大型翡翠艺术珍品《岱岳奇观》《含香聚瑞》《群芳揽胜》《四海腾欢》,其体量之大,材质之佳,构思之巧,技艺之精,堪称国宝级的稀世珍宝。再如《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以金沙遗址博物馆收藏的古蜀人的金面具以及西藏自治区和沈阳市文物考古单位的金面具等,展示了一部璀璨中国黄金历史,讲述中国金器起源、发展、创新、繁荣的历程,彰显中国各个时期的黄金文化和精湛的金器制造工艺。这是黄金珠宝类博物馆的一次集体演出,也是我国黄金珠宝类博物馆关于黄金主题的一次大型展览,从中能够看到黄金珠宝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脉络,能够感受到黄金的无穷魅力以及源远流长的黄金文化。这是利用专题、主题的展览形式,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金器集中起来,按照一定的故事线和逻辑方式进行展示陈列,体现了黄金珠宝类博物馆的创新创意,引起了海内外观众的热烈反响,为黄金珠宝产业发展和黄金珠宝文化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珠宝博物馆在黄金珠宝文化发展过程中,不仅是记录者、构建者,还是引领者。珠宝博物馆将美好的黄金珠宝立体、系统、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繁华盛世的典范代表。改革开放的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我们从世界黄金珠宝产业的跟随者,成长为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例如,深圳珠宝博物馆举办《水贝传奇-深圳珠宝产业献礼建党百年专题展览》,以40年的深圳黄金珠宝发展历史为主线,展现深圳黄金珠宝产业的精彩传奇,折射出百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光辉历程!通过对深圳珠宝行业发展历程的回应与生动阐述,体现了深圳的城市品位和价值追求,推动并引领全国珠宝产业发展,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了世界珠宝看中国的窗口和中国珠宝走向世界的窗口!通过珠宝博物馆的设立和专题展示陈列,能够更好的讲述黄金珠宝发展历史,介绍融通古今中外的黄金珠宝工艺,启迪未来发展趋势,展现形式更加立体、生动、全面、系统[4]。
在珠宝博物馆的研究和建设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已有多座博物馆落成并成为当地或产业文化特色的代表。如法国博物馆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是法国文化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受到政府的特殊重视,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法国博物馆组建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体系,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世界同领域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5]。综合笔者在深圳珠宝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参阅的第一手资料和实地参观考察的情况,总的来看,国外珠宝博物馆发展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国外珠宝博物馆正在由以收藏为主逐渐向以主题展览为主进行演变。传统的博物馆主要是以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四大职能进行工作布局,缺乏软文化传播的思维和展示方式,“主题展览”将会是博物馆新的主战场,博物馆的工作格局与形态也将以文化传播为中心做出调整。英国伦敦的V & A博物馆,专门开辟出一个主题首饰展示区,独具特色,内容丰富,享誉全球。
二是专题展览更加注重时尚化,收藏更加注重当代化。全球珠宝博物馆已经转化思维,积极向前看,从宏观角度、战略性地看未来、看社会,看藏品。“展览”是博物馆的输出端口,“物”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两者的时尚化和当代化建立了新的友好环境、情景和体验,打破传统的边界,与其他艺术形式交叉融合推动交流和共创的实现。意大利维琴察珠宝博物馆分设有时尚、经典、未来等9个不同的主题单元展示陈列,将传统与现代较好的结合并呈现出来。
三是博物馆的功能更加注重学习和体验。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场所,最大的价值是在于文化输出。博物馆展览主题与形式愈靠近社会,所承载的内容就愈加丰富,公共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将内容倾斜到观众,使博物馆深度开放,让公众最大程度地参与文化建设中。德国KJ首饰博物馆,将19世纪的首饰加工厂改造为现代首饰博物馆,吸引当地的学生研学参观,并能够参与手工制作。
四是重视博物馆的设计,强调融入本地特色风格。博物馆的设计风格是文物藏品展示展览空间延伸,它们共同体现了当地文化和形象。日本的美秀美术馆,在贝聿铭大师的设计下,其风格很好的融合了本地的景观,成为全球知名打卡地。
五是博物馆的活力在于互动。如意大利维琴察珠宝博物馆举行爵士乐活动,巴黎博物馆群落与剧院、旅游景点集中分布,这样互动形式可以让博物馆更加接近当代社会,并利用其位置或场馆优势进行二次意义表达,构建、维系乃至解构、二次重构。
六是无论是国家级博物馆、地区性博物馆还是私人博物馆,都非常强调政府与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持续推动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法国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整体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在历任总统的文化工程上,几乎每届政府首脑都视博物馆建设为其主要的政绩工程,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成为法国先进文化的标志。
七是珠宝博物馆正在从传统的博物馆定位,演化为具备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展出形式和意义。德国普福尔茨海姆珠宝首饰博物馆展示了当地黄金加工的历史,通过举办一系列设计、展示活动如设计师沙龙和周年庆祝等,为本地黄金产业发展提供全球样本和创新资源, 有利于实现创新的扩散,加速产业发展。还有一些具有企业背景的珠宝博物馆,其本身就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如奥地利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水晶博物馆,展出有全球种类最全的各类水晶、最华贵的水晶墙、最美丽的水晶艺术品。施华洛世奇缔造的水晶世界成为行业典范和卓越标杆。
珠宝博物馆是黄金珠宝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角色,呈现历史、阐述观点、服务于人,联通过去、展示当下和启迪未来。无论是从德国珠宝博物馆促进德国珠宝工业快速发展的历程来看(笔者2次实地考察及与相关博物馆交流),还是从法国博物馆成为法国文化建设的核心中枢来看,我国珠宝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博物馆发端于1905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主要发挥教育功能,开启民智、传播知识。建国至改革开放阶段,我国博物馆大多是国家馆和省级博物馆,集中于中华文明物证的收藏、研究,以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改革开放后,西方博物馆学的理念开始影响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地方博物馆被大量建造,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后,我国博物馆的数量迅猛增长,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被称为“精神的家园”“文化的绿洲”“城市的客厅”“文明的窗口”。
一件黄金珠宝首饰能够反映时代的特征,文明的演变;可以让观者,受教育,受启发,有愉悦,有思考,慰心灵,促发展。中国漫长的历史诞生了丰富的黄金珠宝加工经验,这些加工经验凝聚为古代种类繁多的黄金珠宝制作技艺[6],每一种技艺都凝缩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所在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具体体现[7]。珠宝博物馆作为收藏、展览、宣传、教育、科研的文化机构,在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珠宝博物馆成为产业创新的展示平台和扩散平台,资源聚合平台和服务平台;(2)珠宝博物馆成为产业链当中的重要一环,能够为产业链的延展、开拓,发挥重要作用;(3)珠宝博物馆拓宽了业界交流的渠道,打开了中小黄金珠宝企业的眼界,有力地促进着黄金珠宝业的发展;(4)珠宝博物馆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文化中枢,传统的未来。
根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官网(www.jewellery.org.cn)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年零售总额接近7 200亿元,到2035年,预计至少增加到1.2万亿元。相比与日俱增的黄金珠宝市场总量,我国珠宝博物馆建设亟待提升。以全国6 183家博物馆总量来看(国家文物局官网2021年全国博物馆名录www.nclu.gov.cn),我国珠宝博物馆数量只有四十几家,影响力也比较有限,相比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发展,仍有不小的差距,缺乏国家级珠宝博物馆和国际知名的珠宝博物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ww.unesco.org)的数据,截至2021年3月,美国是全球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国家,约有33 082家博物馆,是我国的5倍之多。纵观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史,不难看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对发展博物馆事业十分重视,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其博物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瑞士平均每9 400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仅有510万人口的丹麦,全国有340多座博物馆,即平均1.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具有2000年悠久历史的西班牙重要城市巴塞罗那,拥有艺术、历史、科学等各类博物馆40多座。从总量规模看,全球拥有超过5 000家博物馆的国家仅有5个,分别是中国、俄罗斯、德国、日本和美国。从百万人口拥有博物馆数量来看,中国每百万人口拥有4家博物馆,位于全球排名第105位(与南非、利比亚并列),该数据明显低于其他博物馆数量大国。俄罗斯每百万人口拥有37.5家博物馆,位于全球排名第45位。德国每百万人口拥有81.3家博物馆,位于全球排名第18位。美国每百万人口拥有101.1家博物馆,位于全球排名第14位。日本每百万人口拥有45.3家博物馆,位于全球排名第55位(与捷克并列)[8]。
如今,我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黄金珠宝加工国和消费国,需要更多的珠宝博物馆,来承载黄金珠宝的历史、书写黄金珠宝的文化、讲述黄金珠宝的故事、增加内生动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珠宝博物馆应成为我国黄金珠宝产业创新发展进步的记录者,黄金珠宝文化再造与创新的建设者,产业新的话语体系的构建者,中国黄金珠宝文化走出去的传播者,探索未来航向的瞭望者。为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珠宝博物馆在黄金珠宝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和资源,新增、扩建一批珠宝博物馆,继续完善现有珠宝博物馆的建设运营,造就贯通古今中外的黄金珠宝世界,使之成为文化的中枢,传统的未来,产业的引擎、发展的基石。
综上所述,笔者有以下看法:一是国家文博部门、黄金珠宝产业主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珠宝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从组织上、战略上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布局,培育建设更多的珠宝博物馆;二是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措施,特别是鼓励我国黄金珠宝特色产业基地、行业龙头企业,扶持打造一批黄金珠宝主题博物馆集群,补齐发展短板;三是实施珠宝博物馆升级改造工程,在现有的珠宝博物馆,实施提升改造,加强机制体制创新,有效盘活行业博物馆资源;四是在全国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着力培育几家代表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且引领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的珠宝博物馆。
[1] |
刘山恩. 人类黄金文明简史[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8.
Liu S N.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 golden civilization[M]. Beijing: 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ress, 2018. (in Chinese)
|
[2] |
尼尔·麦格雷戈.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M]. 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17.
McGregor N. A brief world history of the British Museum[M]. Beijing: New Star Press, 2017. (in Chinese)
|
[3] |
苏珊·拉·尼斯. 金子—一部社会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Ness S L. Gold: A social history[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6. (in Chinese)
|
[4] |
珠宝博物馆. 深圳珠宝行业发展简史1981-2021[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21.
Shenzhen Jewelry Museum. Brief history of shenzhen jewelry industry 1981-2021[M]. Wuha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 2021. (in Chinese)
|
[5] |
教萤. 法国博物馆印象[M]. 北京: 故宫出版社, 2014.
Jiao Y. Impressions of French museums[M]. Beijing: Palace Museum Press, 2014. (in Chinese)
|
[6] |
扬之水.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M]. 北京: 故宫出版社, 2014.
Yang Z S. Ancient Chinese gold and silver jewelry[M]. Beijing: Palace Museum Press, 2014. (in Chinese)
|
[7] |
扬之水. 中国金银器[M]. 北京: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2.
Yang Z S. Chinese gold and silver ware[M]. Beijing: Life Bookstore Publishing Co., Ltd., 2022. (in Chinese)
|
[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R]. 法国巴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21.
UNESCO. UNESCO report: Museums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face of COVID-19[R]. Paris: UNESCO, 2021.
|